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在历经12天的激烈角逐后,于昨晚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圆满落下帷幕,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赛事,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运动员们的卓越风采,更在多个项目中创造了新的纪录,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开幕式亮点纷呈 科技与人文交融
本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以“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”为主题,通过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完美结合,为全国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,开幕式上,无人机组成的“全运火炬”在空中熠熠生辉,象征着中国体育的蓬勃生机,而由数千名演员共同演绎的《丝路长安》,则通过舞蹈、音乐和光影技术,展现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竞技水平再创新高 多项纪录被打破
在比赛方面,本届全运会共设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.2万名运动员参与角逐,游泳、田径、举重等项目成为焦点,多项全国纪录甚至亚洲纪录被刷新。
在游泳项目中,浙江队的年轻选手张雨霏延续了东京奥运会的出色状态,以打破全国纪录的成绩夺得女子200米蝶泳金牌,赛后,她表示:“全运会的竞争非常激烈,能够再次突破自我,离不开教练和团队的支持。”广东队的汤慕涵在女子400米自由泳比赛中游出了个人最好成绩,展现了新生代运动员的潜力。
田径赛场同样精彩纷呈,男子100米决赛中,苏炳添以9秒95的成绩夺冠,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位跑进10秒的选手,他在赛后采访中说道:“虽然已经32岁,但我依然对短跑充满热情,全运会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一站,今天的成绩是对自己坚持的肯定。”女子铅球项目中,巩立姣以20米58的成绩轻松卫冕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该项目的统治地位。
举重赛场也传来捷报,湖南队的侯志慧在女子49公斤级比赛中,以总成绩214公斤打破全国纪录,展现了“小级别”选手的强大实力,男子举重方面,石智勇在73公斤级比赛中以364公斤的总成绩夺冠,并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。
新老交替显成效 年轻选手崭露头角
本届全运会的一大亮点是年轻选手的崛起,在体操、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中,一批“00后”运动员表现出色,为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体操女子全能比赛中,16岁的广东小将欧钰珊以稳定的发挥夺得金牌,成为全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体操全能冠军,跳水项目中,14岁的北京选手张家齐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击败多位奥运冠军,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摘得金牌,她的教练表示:“张家齐的训练非常刻苦,她的成功是天赋与努力的结果。”
在篮球、排球等集体项目中,年轻队员的成长同样令人欣喜,广东男篮在决赛中以微弱优势战胜辽宁队,队中21岁的徐杰成为关键先生,他在比赛末节的连续得分帮助球队锁定胜局,女排比赛中,天津队的李盈莹以场均28分的表现荣膺MVP,展现了新一代女排核心的风采。
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并重
本届全运会不仅关注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,还特别设置了群众体育项目,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选手参与,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广场舞等19个群众项目的设立,让普通百姓也能在全运会的舞台上展现自我。
来自陕西西安的退休教师王阿姨参加了广场舞比赛,她兴奋地说b体育:“没想到我们这些老年人也能登上全运会的舞台,这体现了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重视。”群众体育项目的成功举办,进一步推动了体育运动的普及,也为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疫情防控与赛事组织双胜利
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,本届全运会的组织工作面临巨大挑战,组委会通过严格的健康监测、闭环管理等措施,确保了赛事的安全进行,所有参赛选手、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均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并在比赛期间定期接受检测,赛事期间未出现任何疫情相关事件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。
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通过视频连线对全运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,他说:“中国在疫情防控和组织大型体育赛事方面展现了卓越能力,这为全球体育界提供了宝贵经验。”
闭幕式简约而不简单
昨晚的闭幕式以“梦想与未来”为主题,通过文艺表演和灯光秀,回顾了全运会的精彩瞬间,陕西省省长在致辞中表示:“本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,我们相信,中国体育的未来会更加辉煌。”
随着全运会会旗的缓缓降下,第十四届全运会正式画上句号,下一届全运会将于2025年在广东、香港、澳门三地联合举办,这将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多地共同承办,广东省省长在接旗仪式上表示:“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、更开放的姿态,迎接全国体育健儿的到来。”
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中国体育健儿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,也为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注入了新活力,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征程上,中国体育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未来。